找到相关内容141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万世译经师——鸠摩罗什菩萨略传

    因而不愿受格义之限制,而在鸠摩罗什菩萨座下学习般若观、法华观、禅观与判释观,整理岀大乘佛教之真实义趣,以便协助进行正确的翻译工作。   鸠摩罗什菩萨既览诸旧经,了解旧译义多乖谬,皆由先前翻译时丧失原旨...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94086286.html
  • 了“生”脱“死”的佛学智慧

      了“生”脱“死”的佛学智慧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王小珍 邓庆平  所谓佛教的生死观,是佛教对人的生死现象和奥秘的总看法。《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一大事因缘便是渡脱众生出生死苦海。相传,释迦牟尼出于对人生实相的体察,经过七日七夜的禅观思维,看尽生死,证悟得道,而后广说教法。经过长期的发展,佛教积累了一整套消除人的“无明”,安抚人的...

    邓庆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1987039.html
  • 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1)

    曰:汝于诸法已得通量,夫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达磨,因改号菩提达磨……师恭禀教义,服勤左右垂四十年,未尝废阙,迨尊者顺世,遂演化本国,时有二师,一名佛大先,一名佛大胜多,本与祖同学佛陀跋陀小乘禅观,...

    月溪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9392389260.html
  • 〈四教颂〉试解

      (2)修定时,纵使有人来恼我,此时即修法缘慈,想想一切法皆从缘生,缘生不实。求智慧人,理性、感情必要平衡,乃是真智慧,如法华说的那辆大白牛车,行步平正,禅观之增进,则其疾如风了。   (3)...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43589825.html
  • 佛教的神通

    金刚座上经过七日禅观,于清晨破晓时分,东方升起一颗明亮的晓星之际,菩萨便廓然大悟,证得无上圆满的觉悟,成为佛陀。   他在初夜获得宿住智,中夜证得天眼智明,后夜观察生命流转的十二因缘,于日出时获得一切...

    洪启嵩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50689884.html
  • 袁了凡佛学思想析论

    诵经持咒、修习禅观、济贫斋僧、广作布施,善日加修,德日加厚。复与密藏道开 、幻余法本等议刻方册本大藏经。举凡利众益世之事,无不尽心。家居十余年,倾诚“作如 来之金汤,护正法于无尽。”②万历三十六年(...

    任宜敏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8453990567.html
  • 石刻的圣迹——中国石窟寺巡礼

    (大乘教修行,着重于普渡众生的智慧之学,称"菩萨禅")。这些小乘僧人走走停停、寻寻觅觅,但凡他们认定是具有佛缘且适合他们修行的山崖便要通过募化或亲事斧凿,来开建石窟,以便禅观和静修。这是小乘僧人们从...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42292664.html
  • 禅的少林寺 武的少林

    建立少林寺,正是为了安顿印度僧人跋陀,方便他译经。跋陀当年译经的场所叫甘露台,其遗址尚存,就在少林寺西围墙外二三十米的地方。玄奘从印度回国后,曾两次上书唐高宗,请求到少林寺修习禅观和翻译佛经。高宗以玄奘...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1793143.html
  • 慧远是中国早期佛教史上的一个大师

      慧远是中国早期佛教史上的一个大师   慧远是中国早期佛教史上的一个大师。他的一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中国传统学术的时期,他在学习儒学之余,也探讨玄学,为以后接受佛教思想作好准备。具体时间,可以订为晋成帝咸和九年(334)至穆帝永和九年(353)之间。第二阶段,是在道安门下,学习道安的般若学、禅观和佛教仪规的时期。时间从永和十年(354)到孝武帝太元三年(378...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7460893221.html
  • 当代佛寺文化资源的定位与开发——以华林寺为例

    砖座上。这些罗汉金身灿然,无论形象姿态还是神情性格,无一雷同,或静坐禅观,或游戏谈论,或袒腹微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诚可谓巧夺天工。据说当中一名罗汉还是在元朝廷做官十多年、几乎游遍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

    李利安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94693817.html